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
新时代 星青年 新未来

146公里的青春刻度 孙鹏威徒步归家记

发布日期:2025-07-03 浏览次数:161

我是孙鹏威,绿海商务职业学院的一名普通学子。今年毕业实习前夕,心头总被迷茫和焦虑缠绕,像蒙着一层雾。偶然间,看到一个户外博主徒步百公里回家的故事,那些路上的风景和坚持的身影,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心湖,漾开了涟漪。一个念头猛地跳出来:“我能不能也用自己的双脚,从合肥的大学城,走回蚌埠怀远的老家?146公里,我想试试!”

毕业徒步计划

说干就干!我泡在地图软件里,仔细标记路上的乡镇,哪里能歇脚,哪里能补给。轻便的徒步鞋、速干的衣服、沉甸甸的充电宝,就是我的全部家当。提前一周,我开始了适应性长跑,心里头反复给自己打气:“别怕中途放弃,先迈出第一步!”跟家里人报备时,他们虽然担心,但还是尊重了我的决定,我答应他们每天报平安。

出发那天清晨6点,天刚蒙蒙亮,我踏出了校门。心情像拧紧的麻花,又兴奋又忐忑。兴奋的是终于要踏上这段期待已久的旅程,忐忑的是前路未知的风雨和疲惫。我想象着朝露晚霞相伴,每一步都踩在成长的鼓点上。后来的经历却告诉我,现实比想象艰辛得多,却也珍贵得多。

暴雨浇不灭的倔强

第一天,体力还算充沛。走在城乡结合部的路上,阳光不算太烈。但时间一点点过去,脚步越来越沉。走到第二天凌晨3点,双腿像灌满了铅,脑袋也昏昏沉沉,“怎么还没到头啊!”实在撑不住了,我在路边找了家小旅馆,花了60元住下。一是身体真的到了极限,怕硬撑出事;二是深更半夜独自在外,安全最重要。

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,早上8点,我又咬着牙上路了。浑身酸痛得像是被碾过一样,骨头缝里都透着累。但回头想想,都走了一半了,现在放弃太可惜了!我们绿海星青年常说的“奋进”,不能光挂在嘴边。我对自己说:“再往前迈一步,就离怀远近一步!”就这么一步,一步,硬是撑了下去。

真正的考验在第二晚凌晨1点降临。暴雨毫无预兆地砸了下来,瞬间把我浇了个透心凉。雨水顺着脖子、裤腿往里灌,冷得人直打哆嗦。湿透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,又沉又黏,每走一步都格外费力。那一刻,心里真的有点打鼓:我能行吗?

雨太大了,根本找不到旅馆。绝望中,看到一家商店门口有个小小的雨棚,我几乎想都没想,席地就躺了下去。身体又冷又僵,心里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:一个埋怨自己干嘛找这份罪受,另一个却倔强地喊着“不能就这么被一场雨打败啊!”

躺了大概一个小时,感觉更糟了——身体开始发烧!脑袋昏沉,脚步发虚,四周一片漆黑,前方的路仿佛没有尽头。这时候,支撑我的,是一个突然想明白的念头:这艰难的路,恰恰像极了人生中的低谷。如果我能咬牙走完它,那它就成了我的“下限”。以后遇到任何困难,只要没超过这次,就都不值一提!要是困难更大,那我这次的经验,就是拔高自己“上限”的基石!——前提是,我必须走完它!

这漫长的46个小时,大部分时间是我独自一人。对抗孤独的办法,就是去感受周围的一切,听听音乐,给朋友打个电话,或者干脆放空脑袋想想过去和未来。靠着手机导航,我尽量挑车少、有灯的路走。不过也有惊险时刻,暴雨天气情况下在偏僻乡村,手机没了信号,幸好我提前准备了离线地图。这一路也遇到了很多好心人:在徒步的两天中,不管是在乡道还是省道上,总会有司机师傅热心询问是否需要搭车;在小卖部雨棚休息时,门口有个摄像头,一直在报警,店铺老板半夜驱车从家前来查看情况,看到我没有指责,还热心送了我毛巾,食物和水;在最后一天,雨水淋湿我的手机充电器,有一位早餐店的老板娘,热心的收留了我,为我准备了早餐,拿了干净的衣服给我。这些陌生人的善意,像黑夜里的星星,温暖又明亮。

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

第三天,烧还没退,每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重担。我把剩下的路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:“从这个电线杆走到下个加油站就行!”走完一段,就给自己鼓劲:“又赢了一小段!”离家越近,心跳得越快,疲惫似乎被那股“快到家了”的期盼点燃了。

终于,在第四天中午12点,我看到了熟悉的家门。那一刻,最强烈的感觉就是:“我做到了!”一种巨大的自豪感涌上来,同时也像卸下了千斤重担。虽然身体虚弱得不行,但看到家人的笑脸,感觉一切都值了。

代价也是实实在在的。到家后整整缓了一个星期。双腿肌肉酸痛得厉害,脚踝肿得像馒头,脚底板全是水泡磨破的伤疤,爬楼梯都得扶着墙。这次徒步,是对我耐力、关节承受力,尤其是意志力的极限考验。

把艰辛走成勋章

现在回想这146公里,我觉得它就像我们绿海“星青年”精神的一次亲身实践:坚韧不拔、挑战自我、热爱生命。

一路的艰辛里,我反而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脚下土地的踏实,感受到了陌生人传递的温暖,明白了生命的光彩,正是在与困难抗争、与他人联结中闪耀出来的。我相信:“真正的星辰大海,永远在奋进者的征途上。”

老师你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我觉得是意志被千锤百炼后的那份坚硬。以前觉得“坚持”就是个普通的词,现在懂了

——坚持是身体无数次喊停的时候,心里那个声音还在喊“继续”! 在最黑暗的雨夜发烧时,支撑我走下去的核心动力,就是我那个关于“下限”的信念,是对完成目标的执着。那句我们星青年的能量语:“信仰是灯塔,可以照亮黑夜里的道路”,在那一刻,我有了切肤的共鸣。它就是照亮我每一步前行的光。

这段路,改变了我对很多事的看法:困难?它不是拦路虎,是打磨我的砂纸。坚持?不是硬着头皮死扛,是主动选择去成长。

生命的韧性?它不是硬邦邦的,而是像弹簧,越压反而越有劲。目标?它不仅是终点,更是带着温度的指引。

以后再遇到困难,我想我会笑着迎上去。因为我知道自己能扛住什么,也明白:每一次跨越,都是生命在变得更强大。

写在后面的话

回顾全程,有些风险现在想想都后怕:雨夜独行、发烧硬撑,万一真出点意外,求救都难。所以,我必须提醒也想尝试类似挑战的同学:安全永远是底线!出发前务必深度规划路线、查好天气,装备要齐全(急救包、备用电源、通讯工具),对自己的体能要有清醒认识。千万别盲目效仿!安全没了,再大的挑战也失去了意义。

特别想感谢我的家人,虽然担心,却没有强行阻止我,只是默默等我报平安;也感谢学校“星青年”的氛围,是它给了我“积极向上、努力奋进”的勇气。这段经历,是我人生中最生动的“星青年”实践课——从“听说”到“亲历”,我终于懂了:所谓星青年,就是把热爱与坚韧,挥洒在自己脚下走过的每一步。

最后,想对绿海的伙伴们说:“光彩就业,精彩生活,出彩人生”的星青年精神,不该只是口号,生活里多尝试那些“没做过的事”——哪怕只是早起看次日出,或者坚持跑完一次5公里。每一个“小突破”,都是向上的脚步!热爱生命,不仅要爱阳光灿烂的日子,也要爱风雨里那个咬牙坚持、绝不放弃的自己!

青春不该是“躺平”的温床,而该是燃烧斗志的战场。就像我徒步时那样,一步一步,用坚持和热爱,把平凡的日子,走成属于你自己的、闪闪发光的故事!

咱们一起,做永远炽热、永远奋进的星青年!

【星青年寄语】

孙鹏威同学146公里的徒步壮游,绝非一时冲动的冒险,而是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“星青年”人才培养模式结出的精神硕果,是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最鲜活的注脚。绿海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“光彩就业,精彩生活,出彩人生”的时代新人,其“星青年”育人体系不仅关注学识技能的传授,更注重意志品质的锻造与生命价值的引领。

孙鹏威同学主动走出舒适圈,用脚步丈量146公里,是对“奋进”精神最生动的实践。绿海倡导的“星青年”文化,鼓励学子不囿于常规,勇于探索边界、突破极限。孙鹏威的旅程启示我们,真正的成长源于对自我的不断挑战,学校搭建的各类竞赛、实践、创新平台,正是为了让学子在“自讨苦吃”中淬炼真本领,拓展生命的宽度与深度。

孙鹏威的146公里,是用脚步丈量的信仰之路,是用意志书写的青春宣言。他的故事证明:绿海“星青年”培养模式,塑造的不仅是未来的建设者,更是生命的强者、精神的勇者。

(图文/孙鹏威 复审/徐樊 终审/韩双喜)